• 专业介绍
    • 就业前景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工业制造核心专业”,以“精密设计为引领、实战制造为核心”,聚焦模具从“数字化设计”到“实体加工、试模调试”的全流程技能,培养适配现代模具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兼具“设计创新”与“实操落地”双重属性。

        1.培养目标:聚焦“设计+制造+试模”综合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设计能力:掌握模具设计原理(注塑模、冲压模为主),能使用UG/NX、AutoCAD等软件完成模具3D建模、2D工程图绘制,独立设计中小型模具(如电子零件注塑模、汽车小型冲压模);同时掌握Moldflow等CAE软件,能模拟模具填充、冷却过程,优化模具结构以避免缺陷(如气泡、缩痕);

        精密制造能力:熟悉模具加工工艺(铣削、电火花、线切割、磨削),能操作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完成模具型腔、型芯加工;掌握模具钳工核心技能(模具组装、间隙调整、精度检测),使用三坐标测量仪、高度规等设备确保模具精度达0.005-0.01mm;

        试模运维能力:了解注塑机、冲压机工作原理,能协助完成模具试模(设定成型参数、观察产品质量),排查试模缺陷(如飞边、缺料)并提出优化方案;掌握模具日常维护与修复技能(如模具刃口研磨、型腔抛光),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部分院校(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还融入“模具成本核算”“生产管理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工程经济与管理思维,贴合企业综合需求。

        2.课程体系:“理论+实训”6:4配比,贴合行业实战

        课程设置围绕“模具全生命周期”展开,理论课以“支撑实操”为目的,实训课占比超60%,且多为“项目化教学”(以真实模具开发任务为导向):

        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模具零件图、装配图识读与绘制)、机械设计基础(模具标准件、传动结构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模具钢特性、热处理工艺)、塑料成型工艺(注塑、挤出成型原理);

        核心专业课:

        设计方向:模具设计基础(注塑模、冲压模结构)、UG/NX模具设计(3D建模与装配)、MoldflowCAE分析(填充、冷却仿真)、模具标准件选用与规范;

        制造方向:模具数控加工技术(型腔铣削编程)、电火花与线切割加工、模具钳工工艺(组装与调试)、精密测量技术(三坐标测量仪使用);

        试模方向:注塑机操作与试模技术、模具缺陷分析与解决、模具维护与修复;

        实践教学:以“真实模具开发项目”驱动,包括:

        基础实训:UG软件模具建模(如手机壳注塑模)、模具钳工拆装(标准模架组装)、数控铣床型腔加工(简单模具型腔);

        综合实训:“完整模具开发项目”(从产品分析→模具设计→加工工艺制定→零件加工→模具组装→试模模拟),部分院校引入企业真实订单(如小型电子零件模具),学生分组完成全流程开发;

        顶岗实习:在模具企业(如富士康模具厂、比亚迪模具事业部)参与真实工作,如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入本地汽车模具厂,协助完成汽车零部件模具的加工或试模任务。

        3.实训条件:设备与场景贴合企业真实环境

        优质院校的实训设施需满足“专业设备+试模场景”双要求,核心配置包括:

        设计仿真实训区: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安装UG/NX、Moldflow、AutoCAD)、模具设计案例库(含汽车、电子模具图纸),学生可完成从设计到仿真的全流程模拟;

        加工实训区:拥有数控铣床、加工中心(如Fanuc系统)、电火花机床(EDM)、线切割机床(慢走丝、快走丝)、模具磨床,数量不少于20台,同时配备模具标准模架、模具钢坯等耗材;

        试模实训区:搭建小型试模车间,配备注塑机(50-100吨)、冲压机(10-50吨)、塑料原料干燥机,学生可进行真实模具试模操作,观察产品成型过程;

        检测实训区:配备三坐标测量仪、高度规、千分尺、粗糙度仪,满足模具精度检测需求。

        例如,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投入1.8亿元建设“模具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包含30台加工设备、5条试模生产线,实训内容与海尔、美的等企业模具开发流程完全同步。

        4.校企合作与职业认证

        校企合作:多与汽车模具厂、电子模具企业、家电企业合作,模式成熟:

        订单班:与富士康模具厂共建“精密模具定向班”,课程按企业需求定制(如手机外壳模具设计、加工专项课),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技术岗,享受“实习薪资+学费补贴”;

        工学交替:与比亚迪模具事业部合作,实行“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工厂实习”,学生参与新能源汽车模具的加工或试模,积累实战经验;

        项目共建:企业提供真实模具开发任务(如小型家电零件模具),学校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优秀方案可获企业采纳并投入生产;

        职业认证:学生需考取模具设计师(中级/高级)、数控铣工(中级/高级)证书(由人社部或中国模具工业协会颁发,全国通用),部分院校将“1+X”证书(如模具设计与制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毕业要求,证书直接对接企业招聘标准——据统计,持双证毕业生入职起薪比无证者高30%-40%,就业率达98%以上。

        总结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制造业“刚需型高潜力专业”,适合动手能力强、对工业产品生产感兴趣的学生。选择时需重点关注院校的“实训设备先进性”(如是否有试模车间、三坐标测量仪)和“校企合作深度”(如是否有龙头模具企业订单班)。通过系统学习与企业实战,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模具设计制造岗位,也能适配高端模具、新能源专属模具的新需求,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长期发展,尤其高端模具国产化趋势下,该专业人才未来5-10年将持续处于紧缺状态。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工业之母的核心支撑”,覆盖汽车、电子、家电、航空航天等全领域(90%工业产品需模具生产),随着“中国制造2025”推进、高端模具国产化及新能源产业爆发,行业对“会设计、能加工、懂试模”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就业呈现“岗位刚需、薪资稳定、晋升清晰”的特点。

        1.行业需求:万亿市场催生百万缺口

        市场规模支撑刚需:中国是全球最大模具生产国,2024年模具市场规模超4000亿元,直接关联超5万家模具企业(如富士康模具厂、海尔模具中心、比亚迪模具事业部)。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数据,2025年模具技术人才缺口达130万人,其中精密注塑模具设计、汽车覆盖件模具加工、模具试模调试方向缺口占比75%——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年均招聘模具工程师超3000人,部分企业因人才不足延缓新车型模具量产计划;

        技术升级加剧缺口:传统模具向“精密化、智能化”转型,企业普遍引入3D打印快速制模、模具仿真软件(如Moldflow)、自动化试模生产线,要求人才兼具“传统模具技能”与“数字化能力”,而现有从业者中仅20%掌握此类复合技能,供需矛盾突出。

        2.核心就业岗位:覆盖设计-制造-试模全链条

        毕业生就业方向围绕“模具设计、加工制造、试模运维”展开,适配不同职业规划:

        设计研发岗:模具设计师(负责注塑模、冲压模结构设计)、CAE分析工程师(用Moldflow模拟模具填充、冷却过程)、产品结构工程师(优化零件结构以适配模具生产),主要进入汽车模具厂(如比亚迪模具)、电子模具企业(如华为供应链)。一线城市起薪9000-13000元/月,具备汽车大型覆盖件模具设计能力者月薪可达18000元以上;

        加工制造岗:模具钳工(模具组装、精度调试)、数控铣工(模具型腔加工)、电火花/线切割操作工(模具精密孔、异形件加工),服务于模具加工厂(如富士康精密模具)、航空航天配套企业。一线城市起薪6500-10000元/月(计件工资制,熟练钳工组装一套模具提成500-2000元,月收入超15000元);

        试模运维岗:模具试模工程师(调试注塑机、优化成型参数)、模具维修技师(模具磨损修复、故障排查),适配工厂生产部门或模具售后服务企业。一线城市月薪8000-12000元,掌握多类型模具试模技能者薪资再高30%。

        3.发展趋势:精密化与智能化双驱动

        高端模具国产化:国家大力推动半导体封装模具、航空航天精密模具等“卡脖子”领域突破,带动微型精密模具设计、超大型模具加工等岗位需求年均增长50%,掌握“3D打印快速制模”“模具数字孪生仿真”技能的人才更受青睐;

        新能源产业爆发: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电机铁芯模具)、光伏组件(光伏玻璃模具)需求激增,2025年相关模具市场规模预计超1200亿元,新能源专属模具人才薪资比传统模具岗位高40%-60%;

        职业稳定性强:模具是工业产品生产的“基础工具”,即使单一行业波动,人才也能快速转向其他制造领域(如从家电模具转向汽车模具),行业年均离职率不足7%,远低于普通服务业。

        4.薪资与晋升:技能深度决定职业高度

        薪资结构:设计岗以“底薪+项目提成”为主(如设计一套汽车保险杠模具提成8%-15%,单项目提成可达数万元);制造岗以“底薪+计件工资”为主(熟练技师计件收入占比超60%);试模岗以“底薪+绩效”为主(绩效与试模合格率、生产效率挂钩);

        晋升路径:技术线(初级设计师/钳工→中级→高级→技术总监),通常3-5年可晋升高级技术岗;管理线(技师/设计师→组长→车间主任→工厂厂长);或转型创业(开设小型模具厂,前期投入50-100万元,年均净利润可达20-50万元),资深模具技术总监年薪可达40-80万元。


  • 其他招生信息

    温馨提示:e教务网是国内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本页面从互联网整理了有关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学校简介、学校收费标准等信息,为考生了解模具设计与制造提供全方位信息参考,轻松选择到自己的心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