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 就业前景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是“智能制造核心专业”,以“数字化设计为引领、智能制造成就未来”为理念,聚焦产品从“三维建模”到“智能生产”的全流程技术,培养适配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兼具“工业软件应用”与“智能设备操作”双重属性。

        1.培养目标:聚焦“数字化设计+智能产线+工艺仿真”综合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设计能力:掌握UG/NX、SolidWorks等工业软件,能完成产品三维建模、逆向工程修复、模具结构设计;熟练使用Moldflow进行注塑工艺仿真,优化产品成型参数以避免缺陷(如缩痕、气泡);

        智能产线操作能力:熟悉工业机器人(如ABBIRB120)与数控设备(如五轴加工中心)协同工作原理,能调试智能产线、编写PLC程序控制设备运行;掌握MES系统操作,通过生产数据监控提升效率;

        工艺创新能力: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快速原型制造,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加工工艺(如切削参数、装夹方案),适配小批量定制化生产需求。

        部分院校(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还融入“项目管理”课程,培养生产调度、成本核算等综合管理能力,贴合企业需求。

        2.课程体系:“理论+实训”5:5配比,贴合行业实战

        课程设置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生产-工艺优化”全链条展开,实训课占比超50%,且多为“企业真实项目驱动”:

        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识读与绘制智能设备装配图)、机械设计基础(齿轮传动、轴承选型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应用);

        核心专业课:

        设计方向:UG/NX产品设计(复杂曲面建模)、逆向工程技术(3D扫描与模型修复)、CAE仿真分析(Moldflow注塑模拟);

        制造方向:智能制造生产线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五轴联动加工)、增材制造技术(金属3D打印);

        工艺方向:数字化工艺规划(CAPP系统应用)、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Python数据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工厂虚拟仿真);

        实践教学:以“企业真实项目”驱动,包括:

        基础实训:UG软件手机壳建模、工业机器人搬运程序编写、3D打印机调试;

        综合实训:“智能产线调试项目”(从设备联调→生产数据采集→效率优化)、“逆向工程修复项目”(扫描破损零件并生成可加工模型);

        顶岗实习:在智能制造企业(如西门子、富士康)参与真实工作,如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入本地汽车零部件厂,负责新能源电池壳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工艺验证。

        3.实训条件:设备与场景贴合企业真实环境

        优质院校的实训设施需满足“工业级设备+智能场景”双要求,核心配置包括:

        数字化设计实训区: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安装UG/NX、Moldflow)、3D扫描仪(如ArtecEva)、工业级3D打印机(如StratasysF370),学生可完成从设计到快速成型的全流程;

        智能产线实训区:搭建“数字化工厂”微缩模型,包含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数控加工中心、MES系统监控屏,学生可模拟智能产线的生产调度与故障处理;

        检测与验证实训区:配备三坐标测量仪(如海克斯康GlobalS)、粗糙度仪、硬度计,满足零件精度检测与工艺验证需求。

        例如,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投入1.36亿元建设西门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包含30台五轴加工中心、10个工业机器人工作站,实训内容与东方电气、国机重装等企业生产流程完全同步。

        4.校企合作与职业认证

        校企合作:多与西门子、比亚迪、富士康等龙头企业合作,模式成熟:

        订单班:与西门子共建“数字化工程师定向班”,课程按企业需求定制(如NX软件高级应用),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技术岗,享受“实习薪资+学费补贴”;

        工学交替:与华为供应链企业合作,实行“3个月在校学习+3个月工厂实习”,学生参与手机外壳模具的数字化设计与试模,积累实战经验;

        技术共建:企业捐赠设备(如淘汰的五轴加工中心)、提供真实项目(如小型家电零件工艺优化),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职业认证:学生需考取数字化设计与制造(中级)、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高级)证书(由人社部或行业协会颁发,全国通用),部分院校将“1+X”证书(如数控车削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毕业要求,证书直接对接企业招聘标准——据统计,持双证毕业生入职起薪比无证者高30%-40%,就业率达98%以上。

        总结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专业”,适合对工业软件应用、智能设备操作感兴趣,且希望进入高薪资、高发展领域的学生。选择时需重点关注院校的“实训设备先进性”(如是否有五轴加工中心、工业级3D打印机)和“校企合作深度”(如是否有龙头企业订单班)。通过系统学习与企业实战,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制造岗位,也能适配智能工厂、数字孪生等前沿领域,在汽车、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高端制造行业获得长期发展,尤其在高端装备国产化与新能源产业爆发的双重驱动下,该专业人才未来5-10年将持续处于紧缺状态。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业是“工业4.0的核心支撑”,覆盖汽车、航空航天、电子、新能源等全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推进、高端装备国产化及智能工厂普及,行业对“懂设计、会编程、能运维”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就业呈现“岗位高端、薪资领先、发展多元”的特点。

        1.行业需求:智能制造催生百万缺口

        市场规模支撑刚需:中国是全球最大制造业国家,2024年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相关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直接关联超20万家制造企业(如三一重工、比亚迪、华为)。据人社部数据,2025年该领域人才缺口达300万人,其中精密零件数字化设计、智能产线运维、工业软件应用方向缺口占比70%——仅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板块,年均招聘数字化工艺工程师超5000人,部分企业因人才不足延缓智能产线投产;

        技术升级加剧缺口:企业加速布局“柔性生产线”“数字孪生工厂”,要求人才兼具“传统制造技能”与“数字化能力”,而现有从业者中仅15%掌握UG编程、MES系统操作等复合技能,供需矛盾突出。

        2.核心就业岗位:覆盖设计-制造-运维全链条

        毕业生就业方向围绕“数字化设计、智能产线、工艺仿真”展开,适配不同职业规划:

        数字化设计岗:产品设计师(使用UG/NX进行3D建模)、逆向工程师(通过3D扫描修复产品模型)、CAE分析工程师(用Moldflow优化注塑工艺),主要进入汽车模具厂(如比亚迪模具)、航空航天配套企业。一线城市起薪9000-13000元/月,掌握五轴加工编程者月薪可达18000元以上;

        智能产线岗:智能制造工程师(调试工业机器人与数控设备协同)、数字化工艺规划师(制定智能产线生产流程)、MES系统工程师(监控生产数据),服务于西门子、富士康等智能制造企业。一线城市起薪10000-15000元/月,具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操作经验者薪资再高30%;

        高端运维岗:智能设备维修工程师(排查五轴加工中心故障)、3D打印技术专家(优化金属增材制造参数),适配设备供应商(如Stratasys、Fanuc)或高端制造企业。一线城市月薪11000-16000元,掌握PLC编程与系统调试者年薪可达25万元。

        3.发展趋势:智能化与高端化双驱动

        高端装备国产化:国家大力推动航空发动机叶片、半导体封装模具等“卡脖子”领域突破,带动精密零件数字化设计、复杂模具仿真等岗位需求年均增长45%,掌握“数字孪生技术”“AI工艺优化”的人才更受青睐;

        新能源产业爆发:新能源汽车(电池壳模具设计)、光伏组件(光伏玻璃成型工艺)需求激增,2025年相关数字化制造人才薪资比传统制造业高40%-60%,宁德时代、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校招起薪普遍突破12000元/月;

        职业适配性强:数字化技能可迁移至汽车、家电、医疗等多个行业,即使单一行业波动,人才也能快速转向其他领域,行业年均离职率不足5%,稳定性远高于普通岗位。

        4.薪资与晋升:技能深度决定职业高度

        薪资结构:设计岗以“底薪+项目提成”为主(如设计一套汽车覆盖件模具提成10%-15%);产线岗以“底薪+绩效奖金”为主(绩效与设备综合效率OEE挂钩);运维岗以“底薪+技术服务费”为主(如设备故障紧急维修按次收费);

        晋升路径:技术线(初级设计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通常3-5年可晋升高级技术岗;管理线(工艺工程师→车间主任→生产经理);或转型技术销售(如工业软件客户经理),资深技术总监年薪可达40-80万元,部分企业提供股权激励。


  • 其他招生信息

    温馨提示:e教务网是国内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本页面从互联网整理了有关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学校简介、学校收费标准等信息,为考生了解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提供全方位信息参考,轻松选择到自己的心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