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业介绍
- 就业前景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专业”,以“数字化设计为基础、3D打印为核心”,聚焦产品从“三维建模”到“实物制造”的全流程技术,培养适配现代制造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兼具“工业软件应用”与“设备操作创新”双重属性。
1.培养目标:聚焦“三维建模+设备运维+行业应用”综合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数字化设计能力:掌握UG/NX、SolidWorks等工业软件,能完成产品三维建模、逆向工程修复、模具结构设计;熟练使用GeomagicStudio进行点云数据处理,优化打印模型以避免缺陷(如翘曲、支撑结构不合理);
智能设备操作能力:熟悉工业级3D打印机(如SLM金属打印机、SLA光固化打印机)的工作原理,能调试设备参数(如激光功率、铺粉厚度)、编写打印代码(G代码);掌握设备维护与故障排查(如喷头堵塞、光路校准);
行业应用创新能力:运用3D打印技术实现医疗植入物定制、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制造,结合大数据分析优化打印工艺(如材料利用率、生产效率),适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需求。
部分院校(如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还融入“跨界设计”课程,培养产品美学设计、文化创意应用等综合能力,贴合市场需求。
2.课程体系:“理论+实训”5:5配比,贴合行业实战
课程设置围绕“数字化设计-设备操作-行业应用”全链条展开,实训课占比超50%,且多为“企业真实项目驱动”:
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识读与绘制3D打印模型装配图)、机械设计基础(齿轮传动、轴承选型原理)、电工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应用);
核心专业课:
设计方向:逆向工程技术(3D扫描与模型修复)、增材制造材料(金属粉末、光敏树脂特性)、拓扑优化技术(轻量化结构设计);
设备方向:增材制造设备操作与维护(SLM打印机调试)、打印工艺参数优化(如温度场控制)、工业软件应用(Magics切片软件);
应用方向:医疗3D打印(植入物设计)、航空航天增材制造(复杂结构件打印)、文化创意设计(个性化艺术品制作);
实践教学:以“企业真实项目”驱动,包括:
基础实训:UG软件手机壳建模、SLA光固化打印机调试、3D扫描仪数据采集;
综合实训:“医疗植入物打印项目”(从建模→打印→后处理)、“航空航天结构件优化项目”(拓扑优化+打印验证);
顶岗实习:在增材制造企业(如铂力特、汉邦激光)参与真实工作,如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入西安宏臻航天,负责金属3D打印零部件的工艺验证。
3.实训条件:设备与场景贴合企业真实环境
优质院校的实训设施需满足“工业级设备+行业场景”双要求,核心配置包括:
数字化设计实训区:配备高性能计算机(安装UG/NX、GeomagicStudio)、高精度3D扫描仪(如ArtecEva)、工业级3D打印机(如StratasysF370),学生可完成从设计到快速成型的全流程;
智能设备实训区:搭建“金属打印产线”微缩模型,包含SLM金属打印机、真空烧结炉、三坐标测量仪,学生可模拟工业级生产的全流程;
行业应用实训区:设置医疗、航空航天、文化创意等场景,配备生物相容性材料打印机、金属热处理设备,学生可开展定制化产品开发。
例如,天津职业大学投入3600万元建设增材制造实训中心,包含10台工业级3D打印机、5个逆向工程工作站,实训内容与联泰科技、海尔等企业生产流程完全同步。
4.校企合作与职业认证
校企合作:多与铂力特、汉邦激光、联泰科技等龙头企业合作,模式成熟:
订单班:与铂力特共建“金属打印工程师定向班”,课程按企业需求定制(如钛合金打印工艺),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技术岗,享受“实习薪资+学费补贴”;
工学交替:与微创医疗合作,实行“3个月在校学习+3个月工厂实习”,学生参与骨科植入物的设计与打印,积累实战经验;
技术共建:企业捐赠设备(如淘汰的SLM打印机)、提供真实项目(如小型家电零件打印优化),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职业认证:学生需考取增材制造模型设计(中级)、3D打印设备操作(高级)证书(由人社部或行业协会颁发,全国通用),部分院校将“1+X”证书(如数控车削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毕业要求,证书直接对接企业招聘标准——据统计,持双证毕业生入职起薪比无证者高30%-40%,就业率达98%以上。
总结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是制造业“个性化转型的核心专业”,适合对3D打印技术、数字化设计感兴趣,且希望进入高薪资、高创新领域的学生。选择时需重点关注院校的“实训设备先进性”(如是否有金属3D打印机、高精度扫描仪)和“校企合作深度”(如是否有龙头企业订单班)。通过系统学习与企业实战,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制造岗位,也能适配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尤其在高端装备国产化与医疗个性化定制的双重驱动下,该专业人才未来5-10年将持续处于紧缺状态。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专业是“工业4.0的颠覆性技术”,覆盖医疗、航空航天、汽车、文化创意等全领域,随着“中国制造2025”推进、个性化定制需求爆发及高端装备国产化,行业对“懂设计、会打印、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就业呈现“岗位高端、薪资领先、跨界融合”的特点。
1.行业需求:技术变革催生百万缺口
市场规模支撑刚需:中国是全球最大增材制造市场,2024年行业规模超800亿元,直接关联超10万家企业(如铂力特、汉邦激光、联泰科技)。据工信部数据,2025年该领域人才缺口达200万人,其中金属3D打印工艺、医疗植入物设计、航空航天复杂结构件制造方向缺口占比60%——仅铂力特一家企业,年均招聘增材制造工程师超800人,部分岗位因人才不足延缓项目推进;
技术升级加剧缺口:企业加速布局“多材料复合打印”“生物3D打印”等前沿领域,要求人才兼具“传统制造技能”与“数字化创新能力”,而现有从业者中仅12%掌握金属3D打印参数优化、逆向工程等复合技能,供需矛盾突出。
2.核心就业岗位:覆盖设计-打印-应用全链条
毕业生就业方向围绕“数字化设计、设备运维、行业应用”展开,适配不同职业规划:
数字化设计岗:产品设计师(使用UG/NX进行3D建模)、逆向工程师(通过3D扫描修复产品模型)、医疗建模师(设计定制化骨科植入物),主要进入医疗器械厂(如微创医疗)、航空航天配套企业。一线城市起薪7000-11000元/月,掌握拓扑优化技术者月薪可达15000元以上;
智能设备岗:增材制造设备工程师(调试SLM金属3D打印机)、工艺工程师(优化打印参数以减少缺陷),服务于汉邦激光、联泰科技等设备供应商。一线城市起薪8000-12000元/月,具备工业互联网平台操作经验者薪资再高20%;
行业应用岗:航空航天工程师(打印飞机发动机叶片)、文化创意设计师(制作个性化艺术品)、教育培训机构讲师,适配多元化行业需求。一线城市月薪9000-14000元,掌握跨领域技术(如生物打印+医学知识)者年薪可达25万元。
3.发展趋势:智能化与跨界融合双驱动
高端装备国产化:国家大力推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半导体封装模具等“卡脖子”领域突破,带动金属3D打印、复杂结构仿真等岗位需求年均增长40%,掌握“数字孪生技术”“AI工艺优化”的人才更受青睐;
医疗个性化定制:3D打印骨科植入物、手术导板等需求激增,2025年相关人才薪资比传统制造业高50%-80%,微创医疗、美敦力等龙头企业校招起薪普遍突破12000元/月;
职业适配性强:增材制造技能可迁移至汽车、家电、建筑等多个行业,即使单一行业波动,人才也能快速转向其他领域,行业年均离职率不足4%,稳定性远高于普通岗位。
4.薪资与晋升:技术深度决定职业高度
薪资结构:设计岗以“底薪+项目提成”为主(如设计一套医疗植入物提成15%-20%);设备岗以“底薪+绩效奖金”为主(绩效与设备利用率挂钩);应用岗以“底薪+技术服务费”为主(如提供定制化打印服务按件收费);
晋升路径:技术线(初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通常3-5年可晋升高级技术岗;管理线(工艺工程师→车间主任→生产经理);或转型技术销售(如3D打印设备客户经理),资深技术总监年薪可达40-80万元,部分企业提供股权激励。
-
其他招生信息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
-
2025-09-30
-
温馨提示:e教务网是国内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本页面从互联网整理了有关增材制造技术应用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学校简介、学校收费标准等信息,为考生了解增材制造技术应用提供全方位信息参考,轻松选择到自己的心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