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介绍
    • 就业前景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传统土木与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以“道桥工程设计为基础、智能技术应用为核心、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方向”,聚焦从“道路桥梁勘测”到“智慧运维”的全流程技术,培养适配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基建智能化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兼具“工程实践能力”与“数字化创新能力”双重属性。

        1.培养目标:聚焦“道桥技术+智能应用+数据分析”综合能力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三大核心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道桥工程技术能力:掌握路基路面施工、桥梁结构设计等传统技能,能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协调工程进度;

        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运用无人机测绘系统(如大疆精灵4RTK)、BIM技术搭建道桥三维模型,通过物联网平台实现工程质量动态管理;

        数据分析能力:借助Python编程、MidasCivil进行桥梁受力分析,通过GIS绘制道路病害分布图。

        部分院校(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还融入“新能源道桥”课程,培养光伏路面设计与运维能力,贴合市场需求。

        2.课程体系:“理论+实训”5:5配比,突出智能建造特色

        课程设置围绕“勘测-设计-施工-运维”全链条展开,实训课占比超50%,且多为“真实工程案例驱动”:

        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结构受力分析)、工程测量(水准仪、全站仪操作)、道路建筑材料(高性能沥青混凝土性能分析);

        核心专业课:

        设计方向:道路勘测设计(无人机航测成图)、桥梁工程(装配式桥梁设计);

        技术方向:智能建造技术(BIM施工模拟)、道路检测技术(探地雷达应用);

        管理方向:公路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计价)、道桥项目管理(进度与安全控制);

        实践教学:以“真实工程案例”驱动,包括:

        基础实训:道路材料检测(马歇尔试验)、桥梁桩基检测(声波透射法);

        综合实训:“智慧公路模拟项目”(从无人机数据采集→BIM模型搭建)、“跨海大桥施工组织设计”;

        顶岗实习:在中交、中铁等企业参与真实项目,如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入中交二航局,负责武汉长江大桥加固工程的监测与数据分析。

        3.实训条件:设备与场景贴合行业真实环境

        优质院校的实训设施需满足“传统道桥+智能升级”双要求,核心配置包括:

        智能建造实训中心:配置高性能计算机(安装Revit、MidasCivil)、无人机测绘系统、桥梁健康监测传感器,学生可模拟桥梁荷载试验;

        道路材料实验室:配备沥青混合料拌和机、万能材料试验机,学生可直观观察不同配比材料的性能差异;

        虚拟仿真实训室:搭建1:100缩尺桥梁模型,通过VR技术模拟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过程。

        例如,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投入2000万元建设“道桥专业群综合实训基地”,包含3个智能监测场景、2个材料检测实验室,实训内容与国家公路网项目流程完全同步。

        4.校企合作与职业认证

        校企合作:多与中交、中铁等龙头企业合作,模式成熟:

        订单班:与省交通厅共建“智慧道桥定向班”,课程按岗位需求定制(如桥梁健康监测),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事业单位技术岗,享受“实习薪资+学费补贴”;

        工学交替: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合作,实行“3个月在校学习+3个月工地实习”,学生参与杭州湾跨海大桥运维项目的智能监测;

        技术共建:企业捐赠智能设备(如三维激光扫描仪)、提供真实项目数据(如道路沉降监测报告),学校根据企业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职业认证:学生需考取公路水运检测员(中级)、BIM建模师(道桥方向)证书(由交通运输部或行业协会颁发,全国通用),部分院校将“1+X智能建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纳入毕业要求,证书直接对接企业招聘标准——据统计,持双证毕业生入职起薪比无证者高30%-40%,就业率连续5年超98%,多进入国企或政府交通部门。

        总结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基建智能化的核心专业”,适合对道桥工程、智能技术感兴趣,希望进入稳定且高发展领域的学生。选择时需重点关注院校的“行业背景”(如是否为交通类直属院校)、“实训设施”(如智能建造实训中心、道路材料实验室)和“校企合作企业”(如中交、中铁)。通过系统学习与项目实战,毕业生既能胜任传统道桥岗位,也能适配智慧交通、绿色基建等前沿领域,在国家基建投资持续加码的背景下,未来5-10年人才需求将持续紧缺。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是“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与基建智能化升级的核心支撑”,覆盖道路桥梁勘测设计、智能施工、运维管理等全领域,随着“国家公路网规划”“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等政策推进,行业对“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持续爆发,就业呈现“政策托底、岗位多元、薪资递增”的特点。

        1.行业需求:政策与技术双轮驱动百万缺口

        国家战略释放刚需:2024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交通基建投资超3.2万亿元,重点推进智慧公路、跨海大桥等超级工程,直接关联超20万家交通企业(如中国交建、地方交通局)。据人社部数据,2025年该领域人才缺口达200万人,其中智能建造(BIM+装配式桥梁)、桥梁健康监测方向缺口占比65%——仅中交二航局智慧道桥板块,年均招聘工程师超1500人,部分项目因人才不足延缓验收;

        技术升级加剧缺口:传统基建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要求人才兼具“道桥工程技能”与“智能技术应用能力”,而现有从业者中仅15%掌握Python数据分析、无人机测绘等复合技能,供需矛盾突出。

        2.核心就业岗位:覆盖设计-施工-管理全链条

        毕业生就业方向围绕“道路桥梁全生命周期管理”展开,适配不同职业规划:

        基础技术岗:道路桥梁测量员(操作无人机航测系统)、BIM建模员(搭建桥梁三维模型),主要进入中小型施工企业、地方交通局。一线城市起薪5000-7000元/月,持测量员证者月薪可达8500元以上;

        技术分析岗:道路结构设计师(使用MidasCivil进行桥梁受力分析)、工程检测师(操作地基雷达探测仪),服务于中国铁设、华测检测等龙头企业。一线城市起薪8000-12000元/月,具备GIS空间分析能力者薪资再高25%;

        高端管理岗:智能建造项目经理(统筹智慧公路项目全周期建设)、桥梁运维总监(负责跨海大桥健康监测),适配大型国企或政府交通部门(如长江航务管理局)。一线城市及重点项目(如深中通道)月薪12000-18000元,持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专业)者年薪可达25-40万元,部分国企提供住房补贴、项目分红。

        3.发展趋势:智能化与生态化双轨并行

        智慧交通升级:国家大力推动“BIM+GIS+物联网”技术应用,带动桥梁智能监测、自动驾驶道路设计岗位需求年均增长40%,掌握“Python+Revit”技术组合的人才更受青睐;

        绿色基建崛起:海绵城市建设、光伏路面需求激增,具备“道桥设计+生态修复”复合能力的人才稀缺,如雄安新区零碳道路项目,工程师年薪可达18-25万元;

        职业适配性强:道桥技能可迁移至市政、铁路、机场等多个行业,即使单一行业波动,人才也能快速转向其他领域,行业年均离职率不足5%,稳定性远高于普通岗位。

        4.薪资与晋升:经验与证书决定职业高度

        薪资结构:技术岗以“底薪+项目提成”为主(如完成桥梁荷载试验项目提成1-3万元);管理岗以“底薪+绩效奖金”为主(绩效与工程质量评分挂钩);高端岗位以“底薪+股权激励”为主;

        晋升路径:技术线(初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技术总监),通常3-5年可晋升中级技术岗,10年以上资深技术总监年薪可达40-80万元;管理线(施工主管→项目经理→区域运营总监);或转型政府交通部门(如通过事业单位考试进入交通局),稳定性极强,退休待遇优厚。


  • 其他招生信息

    温馨提示:e教务网是国内一站式升学服务平台,本页面从互联网整理了有关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学校简介、学校收费标准等信息,为考生了解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提供全方位信息参考,轻松选择到自己的心仪学校。